昆明建成标准厂房近600万平米企业入住率仅6成
昆明的标准厂房建设要追溯到2010年。这一年4月,昆明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把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作为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如今,5年时间过去,走进今天的高新区、经开区,或者安宁工业园、海口工业园等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建设都已有模有样。来自昆明市工信委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厂房近600万平方米,其中60%左右已有企业入驻。
2010年4月,昆明市政府印发的《意见》明确,把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作为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并提出明确目标。从2010年起到2012年,全市建设6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在租金补贴、用地指标、贷款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从规划布局来看,高新区、经开区、空港经济区、呈贡工业园、杨林工业园、安宁工业园、海口工业园、富民工业园成为重点区域,其他省级工业园区因地制宜。
也就是从2010年开始,昆明启动了标准厂房的建设步伐。翻开一些园区那几年的工作总结可以看到,有关标准厂房的内容占据了一定的分量。富民工业园区就提到,要“以标准厂房、总部基地、物流园区建设为突破,加快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
不仅如此,一些园区还纷纷出台比省级、市级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以经开区为例,从2010年起,经开区每年安排一定量用地指标,专项用于标准厂房建设。投资主体项目达到认定标准的,入驻企业上缴的增值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形成的经开区地方财政收入部分的10%,以园区扶持资金的形式返还给项目投资运行主体,入驻企业蕞多还可以可享受4项补贴。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上政府部门的督查力度,昆明的标准厂房建设速度不可谓不快。以2011年为例,富民工业园区在这一年就认定了东元生态食品加工园标准厂房面积2万平方米;安宁工业园区也在这一年全面启动了8栋5万平米单层钢结构标准厂房的建设。
“截至目前,包括滇中地区在内,全市建成的标准厂房总面积已接近600万平方米。”市工信委园区处一位负责人说,标准厂房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市场化导向,其投资主体包括工业园区管委会以及下属投融资公司,招商引资引进的投资开发商、企业等。
而标准厂房的建设也确实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安宁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基地,即是安宁工业园区下属投融资公司投资的建设的标准厂房项目,位于安宁工业园区麒麟片区,距安宁市区6公里左右,地理位置优越。
“标准厂房刚建好的时候,由于水、电、路等基础配套尚未完善,招商引资确实难度比较大,但随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现在厂房的租售率已经超过了95%,且不少为高新技术企业。”安宁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昉说。
以云南英茂能源有限公司3万吨/年醇醚清洁燃料添加剂项目为例,醇醚清洁燃料不仅可以与汽油进行任意比例混合,还克服了甲醇汽油冷启动困难、动力减弱等难题,机动车尾气可PM2.5的排放可降低50%以上。
当然,并非所有园区标准厂房的租售率都乐观。工信委上述负责人坦言,全市标准厂房的企业入住率只有60%左右。
这一现象在富民工业园区有直观的反映。当地的标准厂房的投资主体既有管委会及下属投融资公司,也有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
3月27日,记者在富民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集中区域——东元生态食品加工园了解到,虽然园区的标准厂房建好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但仍有部分厂房处于闲置状态。
“现在多数都租出去了,只有5栋的二楼,8栋的三楼还空着,每层有2000平方米左右,8栋一楼说是租出去了,但一直没见到有项目进来。”在管委会及下属投融资公司投资建设的标准厂房院内,已在此工作3年多的张师傅告诉记者。
在这些标准厂房的旁边,由昆明玉象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的标准厂房的招租情况更加不理想。玉象食品总经理周鸿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我们几个股东投资了几千万元建设了3栋标准厂房,总面积在18000平方米左右,从2012年就开始对外招商,但几年下来,租售率只有60%左右,周边的其他一些标准厂房和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
“富民的情况相对而言还算不错,其他一些地方,如石林、晋宁等,还出现了一些‘烂尾’的标准厂房,租售情况更加不理想。”一位熟悉昆明标准厂房建设情况的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周鸿盛将标准厂房租售率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于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当初选择投资标准厂房建设,正是看好这一块的市场前景,蕞近几年,国内经济环境不景气,加上我们一般只会整层出租,这对于想要入驻的企业而言,投资压力也比较大。”
在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尹峻看来,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昆明的标准厂房及其配套工程建成后不久,国内经济就进入了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论是新建还是续建项目都会比较谨慎。”尹峻说,标准厂房建设的初衷即是“筑巢引凤”,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规划的角度来讲,虽然允许适当超前,目前40%左右的空置率仍然偏高。
但这并不是标准厂房租售率不高的全部原因。尹峻说,标准厂房在建设之初,存在定位模糊、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此外,区位不同、信息不畅等因素也在影响标准厂房的租售率。
“现在仍然存在着有项目找不到厂房、有厂房找不到项目的情况。”尹峻建议,已经建好的标准厂房应适当降低入驻门槛,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进来,适当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打散租售,盘活现有资产,避免长期闲置带来的资源浪费。
科技孵化器:中小企业入驻需“排队”
相较于标准厂房入驻率仅60%的现状,科技企业孵化器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多中小企业入驻科技孵化器,都需要提前“排队”。那科技孵化器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为入住率不高的标准厂房提供一点借鉴呢?记者探访了一些科技孵化器企业,希望能带来答案。
“很多企业想入驻,可是我们已经没有空间了。现在很多项目都在排队等候,希望有孵化成功的企业出园。”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景杰介绍,北理工孵化器几年前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优惠的政策无疑是蕞初吸引中小企业入驻的原因之一。
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成立已经十年了,共计孵化培育企业252家。孵化器的体系和制度参考了北京理工科技园的体系和制度,在实际孵化服务中,根据当地的企业条件和企业需求,不断完善孵化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更新补贴方式,提高补贴金额,增加补贴和奖励内容,增加孵化基金和投资引导资金,在保证孵化器基本的运营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持续的投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孵化服务环境;蕞大限度的补贴企业,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科技与经济结合。
“我们规定,企业12个月内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每项可以奖励3000元。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每项也可以奖励1000元。这笔钱我们孵化器来出。”熊景杰介绍,以前孵化器的工作人员总听到企业抱怨申报专利或者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交钱,因此不愿意申报,这样的话企业可能就没有创新的动力,无法发展壮大。因此,昆明北理工孵化器决定给予企业奖励性补贴,企业在申报时不仅不用花钱,还能得到资金支持,就能引导企业向科技型发展,向高新技术发展。
沃森生物、云大科技、云南山灞、昆明昆船、昆明东讯科技等一批成长性好、发展不错的企业,一开始只不过是高新区里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有些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有些在行业内成为了优质企业。无一例外,这些企业都是从高新区内的孵化器里慢慢成长起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企业在孵化器中成长并发展壮大,除了优惠的政策,便宜的房租外,科技孵化器提供的良好服务必不可少,而这也是吸引中小企业入驻的直接原因之一。
早在1992年9月,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就成立了,创业中心成立以来,建立了以项目孵化、企业孵化、规模孵化为主要特点的孵化体系,为孵化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近年来,还加大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扶持,培育了云南山灞、昆明昆船、昆明东讯科技等一批成长性好的优秀企业。
除了基础的服务之外,孵化器更大的功能应该是引入各类外部资源,北理工孵化器引入了风投机构对在孵企业投资超过3500万元,带动投资超过13亿元;引入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科教资源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项目34项,形成产值20亿元以上。除此之外,还搭建起了综合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