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企业成为滇中新区“蕞好合伙人”
真心实意把广大民营企业当作云南发展的“蕞好合伙人”。4月初,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中央媒体联合专访中,再一次用“蕞好合伙人”等4句话,表明云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态度、决心和承诺。
为让广大民营企业成为滇中新区“蕞好合伙人”,滇中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与企业相聚营商环境会客厅、局长“坐诊”接诉助企疏“梗阻”的同时,还开展“驻企特派员”“金融特派员”对挂钩联系企业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升级“安心办”“轻嵩办”等。
通过解决“一件事”到服务“一类事”、解决“一个问题”到破解“一类问题”,滇中新区真心实意让民营企业在新区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云南省科技创新券申报流程是什么?企业要准备什么资料?”
“企业想申报科技创新券首先要满足政策适用条件,您看方便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后单独和您联系”……
4月18日,在滇中新区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组织开展的滇中新区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暨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的政企互动环节,云南尧光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宣讲的云南省科技创新券申报流程等实操方面提出疑问,滇中科学城管理局工作人员现场就政策适用条件、申报流程、兑付机制等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滇中科学城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每一期“营商会客厅”会针对当前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或新出台政策制定不同主题讲解,并开设政企互动环节邀请昆明市和新区的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讲解政策、答疑解惑。
针对共性问题,会议现场统一解答;针对个性问题,则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一对一”联系,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壹邦医疗健康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经理杨洁告诉记者:“通过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的政策宣讲,公司不但了解了相关政策,还多次得到‘一对一’辅导服务。”
2024年,壹邦医疗健康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备案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在滇中科学城管理局帮助下,该企业的研发项目管理、研发费用归集、科技成果转化等高企申报关键环节,得以逐步完善,为下一步规范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滇中科学城管理局举办了3期“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
通过“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及“一对一”走访服务,2024年累计辅导服务了3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企业备案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企业入库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把民营企业当作滇中新区发展的‘蕞好合伙人’,支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与企业共创‘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
“李总,蕞近新区出台了一项贷款贴息政策,你们符合支持范围……”“下午有几家企业要了解新政策,邀请您一起过来。”近日,滇中新区“昆易贷·滇兴惠企通”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发布,“五一”假期刚过,入驻新区的金融特派员开始奔走于一线,以“金融顾问”的身份为相关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从企业走访、项目调研、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到贴息政策条例解读,他们用高素质专业化能力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让“金融活水”引入各个领域,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截至目前,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的金融特派员黄春超,工作日志上记录了近千家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对接情况。“要为企业提供精准实用的金融服务,关键在于一线走访。”黄春超介绍。
自去年10月入驻新区以来,32位云南省金融特派员入园区、进企业,主动化身政策宣传员、金融服务员、企业参谋助手。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围绕新区“四上”“准四上”“重点项目”企业、“税收AB级企业”“外贸企业”等,上门服务200余户次、电线户次。
摸排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新增授信近20亿元,新增投放贷款超6亿元,有效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其中投放普惠小微贷款3亿余元。
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特派员分为7个小组,入驻新区财政金融局、航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临空先进制造业发展局、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等7个部门。
在走访中,金融特派员迟钰了解到,新区某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因产品特殊、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出现融资困难情况。随后,迟钰与来自云南农信社的特派员对接,为企业畅通了融资渠道。
“走访的目的是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作为金融顾问,要找准合适的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有需求的企业。”迟钰说,金融机构涉及的服务各有特点,特派员们会及时交换信息,形成资源互补,提升企业贷款可得性和便捷度。在服务实践中,类似的精准服务案例已成为新常态。
着眼长远发展,金融特派员团队开始向“智囊团”升级。
到新区后,黄春超和同事深入调研、走访昆明综保区空港片区、跨境电商及外贸企业,所在的“跨境支付调研小组”重新定位为“外贸发展及跨境支付研究小组”。
目前,他们正在起草一份关于滇中新区国际贸易的研究报告,结合当前形势,梳理区域总体态势及外贸格局、外贸结构等,为新区国际贸易和跨境支付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金融特派员不仅要做好企业‘金融顾问’、‘政企银’对接人,更要当好新区的‘参谋’。”黄春超说。
近日,在滇中新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的“局长坐诊”活动中,副局长陈曜站在导税台旁,目光在自助区和综合服务区间来回移动。
一位企业会计正对着自助终端皱眉,工作人员站在他身后进行辅导;两位企业管理者正和综合服务区工作人员低声交谈……陈曜掏出笔记本,快速记下几个关键词:“申报页面需要快速跳出”“资料预审环节能否更快捷”。
这次“局长坐诊”活动,陈曜的角色更像是“流程观察员”。
“‘局长坐诊’不是为了替工作人员干活,而是要从纳税人每一个迟疑的动作里,找到服务流程的堵点。”陈曜告诉记者,如果自助办理系统跳转层级太多、页面指引不够明确,会影响办税人的办事效率和体验。
“在金税四期新电子税务局里,纳税人只需登录,那些经常要办的事项就能自动跳出,排在前面,便于大家使用。”陈曜介绍,原来的办税大厅共有12个人工柜台,通过多次“局长坐诊”观察后进行了转型:传统窗口保留4个,同步增设快办服务区;用已有空间扩建设备达22台的自助办税区,再搭建4个“云办税”席位。
“自助服务不是为了减轻大厅工作人员的负担,而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教办税人如何在电脑页面上操作。下次有相同需要,在企业或在家操作电脑就能轻松办好,不用专门跑一趟,可以大幅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陈曜解释。
办税大厅转型后,网上办税率达87.48%,同比提升15%。仅今年4月,使用税收征纳互动平台进行“云办税”的业务量就达1600笔。
记者在办税大厅看到,一家从事农业种植企业的财务人员向快办服务区工作人员解释企业利润数据需要重新更正;另外一家企业工作人员要求更改厂房出租面积。“如果线下办理有很多重复需求,说明我们服务的对象对同类型问题缺乏了解,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辅导。”陈曜说。
据了解,自2023年6月以来,滇中新区税务局开通了“税务主播面对面”服务。截至目前,共举办了29场线万人次在线观看,单期观看人数近千人。“每期一个主题,既有主播介绍,还配备了技术团队为纳税人当场解答疑问。”陈曜说。
这些细微调整累积出显著成效。今年4月,滇中新区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长同比缩短54%,平均等候时长同比缩短90.8%,线%。“很多流程问题不是工作人员不专业,而是系统设计缺少用户视角。”陈曜说,“我的任务,就是当好这个视角的转换器。”
“杨哥,咱们这儿有新入驻企业反映办不了营业执照,你可以帮忙问问是怎么回事吗?”
“杨工,不好意思,上次错过群里用工招聘的报名信息了,如果你身边有合适的求职人员记得推荐给我。”
4月21日上午,杨光孟接到2个企业的“求助”电话,杨光孟记录下企业的问题后,迅速联系滇中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证照办理事宜,又翻阅手机通讯录,向好友们广发“英雄帖”帮助企业招揽人才。
2024年,滇中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杨光孟被选派为驻企特派员对挂钩联系企业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协助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及所服务园区的180余户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为及时记录企业反映的问题,杨光孟随身携带的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杨光孟说:“园区里各企业遇到的问题错综复杂,有子女入学、用工招聘、证照办理、增产扩能……我把问题全部记录在本子上,每隔一段时间了解一下办理进度,确保企业反馈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去年累计赴企开展服务42次,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2个,解决问题10个,正在推进解决问题2个。帮助企业招商引资,组织不同协会及企业到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考察调研20余次。向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和园区企业宣传省、市和新区相关政策法规6次……
以上这一切,都是杨光孟驻企服务1年的成绩单,也是滇中新区219名驻企特派员的缩影。
滇中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年来,听到企业对驻企特派员工作评价蕞多的就是办事靠谱,这对我们既是认可也是激励,驻企特派员的责任和行动是做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更是滇中新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与‘护航先锋’,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服务机制,让这支队伍成为新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通过咨询热线,工作人员告知我们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到窗口办理时又启动了提速办服务,原本需要三天办理的业务,当天就办理完了。”在安宁市政务服务大厅不动产抵押登记企业窗口办好业务后,云南建晟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明表示,这种高效优质的服务,让在安宁发展的企业感到很暖心。
“很荣幸我们公司成为安宁首个四证齐发的企业,真正做到拿地即开工,这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昆明若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秀峰激动地说。
不久前,昆明若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拿到了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了“四证齐发”。从项目立项,安宁产业园区“驻企店小二”与政务服务管理局“首席政务官”全程服务、帮办代办,让项目开工建设跑出“加速度”。
靠前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妈妈式”帮代办让企业实现“一次都不跑”,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新模式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力度……去年以来,安宁市全面叫响“在安宁·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围绕打造工业经济特色示范区的发展目标,重点实施“产业格局提档升级”“工业能级突破提升”“要素供给优化配置”“园区主体赋能增效”四大行动,全力打造法治化、规范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安宁实现1388个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程网办率为99.8%,网上可办率为99.9%,全面梳理“蕞多跑一次”事项1207项,即办件比例达95.6%,“零上门”事项1205项。围绕“帮代办”“全天办”“兜底办”等“10个办”便利化改革举措,在办证、投资、拿地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让“在安宁·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成为安宁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
同时,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理念,做优“市场、法治、政务、发展、人文”五大环境,近日,安宁市发布持续打造“安心办2.0”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将聚焦“安心拿地”“安心办证”“安心贷款”“安心投资”等十大应用场景,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安宁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头部次来办,我完全不懂,但现场工作人员的耐心让我很省心,全程帮我在电脑上操作。”4月25日一大早,来嵩明县政务服务大厅申办药品零售及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杨玲告诉记者。现场,嵩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周丹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帮杨玲提交网络申报材料。
在一窗通办的“公安窗口”,嵩阳派出所的户籍民警潘竹玲正在给嵩阳镇罗锦村村民张会平办理分户申请业务。“很方便,其他的材料都带齐了,现在就只差正在写的这份申请书了。”张会平笑呵呵地说。
“分户这块业务相对复杂一些,提交完材料,还要去现场调查认证,‘轻嵩办’10个工作日就能完成。”潘竹玲解释,“以前村上镇上几头跑,几趟都跑不完。”这是嵩明县提质“轻嵩办”服务品牌迭代升级,创优营商环境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嵩明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切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提高了嵩明的投资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
嵩明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陈梦沙介绍,2023年,“轻嵩办”1.0版正式上线,全县落地助企惠民应用场景65个,切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在昆明市开展争当排头兵大竞赛中,营商环境进位争先连续两年排名前三。
2024年推出创优“轻嵩办”服务品牌“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若干措施,提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园区惠企实事、‘轻嵩办’场景应用”三大清单50条集成措施,将“轻嵩办”服务迭代升级到2.0版。
“去年,嵩明县实现营商环境满意度从稳步提升到进入头部梯队。在昆明市去年‘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中,嵩明县上半年‘营商环境进位争先’位列全市头部。全省经开区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中,杨林经开区满意率为97.21%,居全省头部。”陈梦沙说。
今年,嵩明县对标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先进经验,制定惠企10件实事和44项政务服务清单,推出“企业安静区”等主题应用场景99个。
一季度,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 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通过办事大厅、政务平台,从事项办理全过程找问题、提建议和收集企业及群众意见建议100%完成整改。
完成落实146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线上线下测试,线件。持续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一窗受理比例100%,事项进驻率100%。办件量48450件,办结率100%,办件满意率99.99%。
滇中新区报记者:张三亚 周凡 马逢萃 舒珺珩 李燕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